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传统纺纱与新型纺纱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42:19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586页(1579字)

纺织品不但因穿着之用而起着美化人类生活的作用,现已遍及生活用品、装饰用品和产业交通各个方面,它们基本上都由纱线构成,故纺纱生产是纺织工业的首要部门。

纺纱方法可分为传统纺纱和新型纺纱两大类别:前者指运用19世纪出现的环锭纺纱机纺纱的方法,它的出现使纱线生产的速度提高很多,迄今根据其纺纱原理设计的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设备仍属世界纺织工业的主要设备,尽管现代的这种设备在生产速度、成纱质量、适纺性能和自动化方面的发展已非昔日可比,但按其工艺特征仍称传统纺纱。环锭纺纱机用粗纱喂入经罗拉牵伸达所要求粗细之须条,再经钢领、钢丝圈和高速回转的锭子加捻并卷绕到筒管上,制成适应下工序需要的管纱卷装(中等卷装直径为35~42毫米,长度为180~205毫米,容量约为70~100克)。

要提高环锭纺纱速度和增加其容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都受到锭速、锭子负荷、钢丝圈线速度有限度的制约,故长期以来未能突破。

但环锭纺纱对原料的适应性好,纺纱范围广,成纱质量好,加上新技术和自动化的不断引入,环锭纺纱机仍是当前和未来纺纱生产的主力装备。

新型纺纱是近代纺纱技术的一大成就。从20世纪30年代始就不断探索新的纺纱方法以期打破环锭纺纱的束缚。新型纺纱原理是把加捻和卷绕作用分开,由各自的机构依次完成,因而可大幅度提高加捻器件的转速,不受牵制地加大卷装尺寸(直径300×150毫米,容量4千克以上),还可用棉条直接喂入省却粗纱工序,实现高速大卷装,少工序和全自动。首先研究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的是转杯纺,90年代初全世界已拥有转杯纺900万头。

20世纪70年代前后各种新型纺相继出现,其中较着名的有摩擦纺纱、涡流纺纱、喷气纺纱、包缠纺纱、自捻纺纱和静电纺纱,形成了以环锭纺纱为主体,各种新型纺各显特色、互为补充的局面,其特征比较与改进功效见表7-8-15及图7-8-4。

表7-8-15

图7-8-4

各时期纺纱织布单位劳动量减少情况:(1)手工织造;(2)梭织机;(3)动力织机;(4)集体传动织机;(5)自动换纡织机;(6)自动织机;(7)片梭织机;(8)喷气织机;(9)纺车;(10)珍尼纺纱机;(11)改进珍尼机;(14)环锭纺纱机;(15)改进环锭纺纱机;(16)自动环锭纺纱机;(17)转杯纺纱机,单位劳动量为工作小时/千克纱或百米织物。

织布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是与纺织同步的;织造是以纱线作经纬按织物结构要求在织机上交织构成,织机经历了从手工到机动、从动力到自动的变迁,20世纪30年代制成丰田自动换梭织机达到了传统织机的顶峰,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但其引纬所用的梭子却是为了引入很轻的一根纬纱而要借助上千克的梭子来回飞行来完成,既浪费能源又产生噪声更使全机速度受到局限。新型织机针对这问题在引纬方法上不断创新,终于制成片梭织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和喷水织机,从根本上取消梭子省去卷纬工序,传统织机与新型织机特性比较如下:

表7-8-16

我国是纺织生产的出口大国,有丰富的使用经营经验、雄厚的技术研究力量和机器制造能力,建国以来坚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成绩,近年来在引进大量先进生产设备的同时,又有重点地引进纺机制造技术或与外方进行合作生产,这对我国在工艺装备上与国际水平接轨、改变设备落后、品种单调局面将起有力的促进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