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交换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138页(1239字)
电子数据交换(简写EDI)是将贸易、生产、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实现各有关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业务过程。
在这里,传统贸易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单据票证全都被电子计算机内的数据传递交换所取代。原来由人工进行的单据票证的核对、入账、结算、收发等处理,全部由计算机来处理。这种以“电子文件”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从而使商业贸易过程不再依赖纸面单证,而是代之以EDI技术手段的新兴的贸易方式,这种新的贸易方式称之为电子贸易,又叫做无纸贸易。
无纸贸易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商业文件标准化,使之能够被不同电子计算机系统所识别并自动处理,将原料采购合同签订、商检、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海关申报等商业过程全部采用“电子数据”通讯方式完成。
国际贸易中采用EDI这一信息传递新技术可将原料采购与生产制造、定货与库存、市场需求与销售,乃至银行、保险、运输、海关申报与结算等业务程序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整个国际商务活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完成。其具体运作是:一个拥有EDI系统的贸易单位,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接受一笔EDI方式的订单,贸易单位的EDI系统随即检查订单是否符合要求,回答确认报文;检查库存,根据订单要求,向生产企业发EDI订单;向铁路海运部门预订车辆、舱位及集装箱,以EDI方式与海关、保险公司联系、申请办理出口手续及保险;为另一贸易单位开出EDI发票,并通过EDI方式与银行结算账目。
整个贸易过程,从订货、库存检查、相关手续的处理到发货票的签发,全部实现自动化。这不仅为生产、贸易单位节约行政费用,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而且还实现了生产及时和库存压缩,密切贸易伙伴间的关系,增加贸易机会,延长合作期限。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可以有效地消除不同国家间的语言和文化障碍,加速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世界各国为争取贸易机会,正在积极开发推广EDI技术。目前,全世界已有15000多家企业使用EDI处理贸易伙伴间的商业文件,约有6000个行业组织采用EDI,预计到1995年将达到40万家。美国是EDI的先驱,全国约有5000家企业使用EDI,前100家大企业和前500家企业中分别有97%和65%的企业使用EDI技术。
美国商务部和海关已明确规定,对使用EDI的进口许可证和报关文件将优先审批和处理,而使用纸面文件的将被推迟处理。这意味着,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的单位,若不采用EDI无纸贸易方式,仍以纸面贸易单证做法,将遭到延长货物压仓时间,增加仓储及运输成本、延缓资金周转、减少贸易机会的损失。
毫无疑问,EDI这种无纸贸易技术的应用已开始成为一个国家有资格成为国际贸易伙伴、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我国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加紧研究和开发E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