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227页(993字)
库存管理是从原材料、燃料、零配件等的采购开始,经验收入库、保管、发放使用,直至回收利用为止的全部管理活动。
管理目标是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库存量,减少资金的占用。要实现上述目标,具体的控制要点如下:(1)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采购的价格;(2)提高存货周转率,以减少资金占用;(3)保证物料供应,避免停工损失;(4)提高仓储效率,降低保管成本;(5)合理控制储量,减少积压;(6)努力节约物料,重视回收利用。
库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库存量的管理。常用的库存量管理体制有以下三种。
(1)定期式存量管理体制:每隔一定的时间(称为订购周期)即订购一批数量以弥补本期所使用的数量。其特点是订购周期是不变的,而订购批量是可变的。
订购周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①备购时间,指从发出订购单到购进物料,能投入使用所需的时间,包括:购、运时间、验收入库时间、投入使用前整理、准备时间。②企业用料的规模和特点。
③供料单位的生产批量、发货限额和供货特点等。
订购批量取决于本期所消耗的数量和备购时间的需要量。
(2)定量式存货管理体制:当库存量降低到订购点时,即订购一定的批量,订购批量常按经济批量确定。其特点是订购批量是固定不变的,而订购时间是不定的。
订购点是提出订购的库存量标准,订购点取决于备购时间需要量和安全储备量:
订购点量=备购时间需要量+安全储备量
=平均备购天数×平均每日需要量+安全储备量
安全储备量取决于下列因素:①企业用料的速率;②备购时间是否可能延误;③材料是否容易变质;④仓储空间的大小;⑤财务资金状况及材料价格状况。
(3)最高最低存量管理体制:只规定量高库存量标准和最低库存量标准,存量在此界限内都属于正常。可以随时订购以补充存量,但总量不能超过最高库存量,也要保证存量不低于最低库存量。
最高库存量的确定通常为经济订购批量与安全储备量之和。最低库存量通常即为安全储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