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583页(219字)
病名。
指皮肤或粘膜局部毛细血管持续扩张而致的皮肤病。见《外科正宗》卷四。
多为先天性或由肝经怒火郁结而成。好发于面、颈、躯干等处,亦可发生于粘膜。
初起痣色鲜红或呈紫红,境界分明,渐大如豆,略高出皮面,表面光滑,压之不褪色,触破时则流鲜血,发生数目不定,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治疗用冰蛳散枯去本痣,用珍珠散外敷,直至生皮而愈。
如触破出血,可用花蕊石散敷之;出血甚者,内服凉血地黄汤。即血管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