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支补泻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8:18:07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863页(292字)
指以十二经脉纳支时刻为基础的针刺补泻方法。
《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来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已时,心经午时,小肠经未时,膀胱经申时,肾经酉时,心包经戌时,三焦经亥时,胆经子时,肝经丑时。
经脉流注时刻已至,正当经气大盛之时,用针迎而夺之,损其有余,是为泻法。
如肺经实证,应于寅时针刺。经脉流注时刻已过,正渐衰退而后进针,随而济之,以补充其不足,是为补法。
如肺经虚证,应于卯时针刺。本法亦可与子母补泻法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