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毒散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8:29:20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892页(655字)
①出《滇南本草》。
又名小黄药、小克麻、迷马桩棵。为锦葵科植物拔毒散Sida szechuensis Matsuda的全株。
分布西南及广西。苦,寒。活血调经,清热解毒。①治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扁桃体炎,肠炎,痢疾,尿血,血淋,皮肤瘙痒。
煎服:9~15克。②捣敷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孕妇忌服。
②《儒门事亲》卷十二方。寒水石不拘量。烧赤,为末,水调,搽患处。
治诸疮肿毒。③《证治准绳·幼科》集三引张涣方。朴硝一两,栀子仁半两。
为末,醋调涂患处。
治小儿丹毒,发于两胁及腋下腿上者。④《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
生黄芩、生黄连、生白矾、雄黄各五钱,铜绿(痒甚加之)二钱,松香一两。为细末,干掺或油调涂患处。治小儿胎毒,头面生癞,或延及遍身,痒痛不安,浸淫不愈,及疥癞疮癣。⑤《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天南星一两,草乌、白芷各半两,木鳖子仁一个。为细末,醋入蜜调,分二次敷纱贴患处。
治痈疽肿结。⑥《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方。
乳香少许,泥蜂窠适量。
为末,醋调涂患处,干则以醋润之。
治毒疮生于手指,赤肿坚硬,彻骨疼痛不可忍。⑦《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
天花粉、无名异、黄柏、黄芩、木鳖子、大黄、牡蛎各等分。为细末,醋调敷患处。
功能消肿去毒。治恶疮。⑧《疡科选粹》卷一方。生寒水石、生石膏各四两,黄柏、甘草各一两。
为细末,水调或油调敷患处。治热毒丹肿,游走不定。⑨《疡科选粹》卷五方。大黄、黄柏、白及、石膏、黄芩、黄连、白蔹、栀子、朴硝各等分。
为末,用井水调涂患处。治痔疮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