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912页(247字)
病证名。
亦名肾虚经乱。经行先后无定期证型之一。
多因早婚,房室不节,产育过多等耗伤精血,以致肾气不固,闭藏失职,冲任失调,胞宫蓄溢因之失常。症见经期先后不定,经血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膝痠软,夜尿较多,大便不实等,是为肾阳虚证。
治宜温阳补肾。方用固阴煎(《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人参、五味子、兔丝子、远志、炙甘草)加肉桂、附子、补骨脂。
或用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兔丝子、白芍、当归、熟地黄、山药、茯苓、柴胡、荆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