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21:19:57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1336页(486字)
出《本草纲目》。
又名黄檗、檗皮、檗木。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柏P.amurense Rupr.的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主产四川;后者习称关黄柏,主产东北。
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①治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痔疮,足膝肿痛,湿热痿痹,阴虚火旺,骨蒸劳热,梦遗滑精。煎服:4.5~9克。
②浸液滴眼治目赤肿痛;研末调敷治湿疹,黄水疮,口疮,痈疖,烫伤。黄柏果实名黄波罗果,有止咳祛痰作用。黄皮树树皮含小蘗碱、黄柏碱等生物碱及甾醇、内脂、粘液质等。黄柏树皮含小蘗碱、黄柏碱、药根碱等生物碱,并含黄柏内酯(Obaculactone)、β-谷甾醇等。
黄柏果实含小蘗碱、掌叶防己碱;另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月桂烯。小蘗碱的作用见黄连条。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着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黄柏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黄柏内酯可降低兔血糖。黄柏制剂对多种细菌、致病性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和阴道滴虫均有抑制作用。
小蘗碱的药理见“黄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