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大辞典

疰夏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19:32:29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1291页(343字)

病名。

又名注夏。①指有明显夏令季节发病的一种病证。见《丹溪心法》卷一。《时病论》:“疰夏者,每逢春夏之交,日长暴暖,忽然眩晕,头痛,身倦,脚软,体热食少,频欲呵欠,心烦自汗是也。”治宜益气阴,消暑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麦冬、五味、黄柏,生脉散等。

②劳病之一。《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劳之为病,其脉浮。又手足烦热,寒精自出,脚酸削不能行,小腹虚满,春夏剧,秋冬瘥,谓之疰夏病。

”可用黄芪建中汤。

③夏痿之别称。《医碥》卷三:“痿发于夏者,俗名注夏。”《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疰夏,脾胃薄弱病也。然虽由脾胃薄弱。亦必因胃有湿热及留饮所致。

昔人谓痿发于夏,即名疰夏。

以疰夏之证,必倦怠四肢不举,羸瘦不能食。”参见暑病条。

上一篇:疳鼻 下一篇:中医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