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书籍:中药小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2:36:32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中药小辞典》第304页(699字)
根茎类药材。
(1)释名:本品始载于汉代药书《神农本草经》,原名“署预”。至唐朝因唐代宗名叫李豫,凡与“豫”同音的字都要避讳,遂改称“署药”。
后又因“署”字与宋英宗赵曙名字同音,再次避讳改为“山药”。《神农本草经》载,署预又名山芋,生山谷。
“山药”的“山”字大约据此而来。现山地野生品极少,商品山药均为平川栽培者。
(2)功能:性平。补脾胃,益肺肾。治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体倦、腹泻、妇女白带及肺虚久咳、肾虚遗精、小便频数等症。(3)用法:水煎服10~30克。(4)饮片特征:白色,粉性,味淡微酸。炒过的色黄。
〔怀山药〕 处方名,指主产河南新乡一带(古称“怀庆府”)的山药,质量最佳。是着名的“四大怀药”(山药、药花、牛膝、地黄)之一。
〔淮山〕 处方名,即“怀山药”。
〔生山药〕 处方名,系未经炮制的山药饮片。
其性偏润,多用于气阴两虚的哮喘、消渴等症。
〔炒山药〕 处方名,系用麸炒法炮制的山药饮片。
其性偏燥,多用于湿盛所致泄泻、白带等症。
〔毛山药〕 商品名,即未经搓压加工的山药。药材呈不规则长条状,表面粗糙。
〔光山药〕 商品名,系经过搓压加工的山药。药材呈规则的圆柱形,表面光滑细腻。光山药的疗效与毛山药相同,但因加工复杂,外形美观而价高,主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