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禄元

书籍:中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0:41:34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大辞典》第194页(1748字)

【介绍】:

江苏淮海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市工商联合会常委,市专利工作研究会理事,工程师。

1949年3月出生于阜宁县古河乡小许村,高中文化程度,历任徐州市淮海水泥工业设计研究所副所长、阜宁县淮海水泥设备厂厂长,从1994年3月任现职。1993年10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举办的共和国群星茶话会上被授予“共和国群星企业家”称号,1995年4月被授予“江苏省明星企业家”。

1990年5月,陈禄元同志为报效家乡,毅然辞去了环境适宜、收入稳定的研究所工作,回到家乡,承包了濒临倒闭的阜宁古河农具厂。他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新的产品开发上,他瞄准了水泥生产设备这个目标,毅然把农具厂的牌子换成了水泥设备厂。

建厂初期,展现在陈禄元面前的是18间破厂房,两台旧车床,还要负担23名退休工人的生活费和12万元的债务。有人说:“陈禄元是吃饱了撑得难过”。有人说:“陈禄元想出风头”。他身边的人在嘀咕,社会上有人在冷嘲热讽。

面对这一切,陈禄元只是淡淡一笑:“人各有志,创业就得吃苦,拴在桩上也是老!事业无边,让国家、乡亲从中受益,这是我的一份责任。”开发新产品,首先需要资金,他不向政府伸手,不用银行贷款,而是迈开双脚走亲访友,东借西凑了13万元的新产品研制资金。于是,他带领厂内技术人员上徐州、下浙江、去上海、到广东,跑遍了大江南北十几家水泥厂。搞调查,做论证,针对国内现有生产水泥的各种炉窑的缺陷,进行技术攻关。

春夏秋冬,多少个不眠之夜,陈禄元都和厂技术人员吃在图纸旁,睡在试验室,顶住了上百次失败的压力,他终于杀开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血路,研制出具有9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的水泥生产设备——多管通风组合结构塔式机立窑。1990年8月10日,第一台水泥设备终于试验成功了。

在庆功会上,面对着一阵阵掌声和一片片赞扬声,陈禄元并没有陶醉,他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产品试制成功,并不代表它就是拳头产品,惟有经过市场的千锤百炼,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自身价值。如果没有完美的工艺和高标准的质量,在今天的市场中,只能是昙花一现。

所以在第一台水泥设备试验成功的同时,陈禄元便在管理上下功夫,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争用户,在技术革新上争效益。经过市场的考验和自身的不断完善、提高,该项研制成果,经’93中国质量万里行,被评审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1993年11月又通过了省科委技术鉴定,为国内技术领先产品,同年5月份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

曾先后获国家级金奖10枚,省、市、自治区节能、质量、科技进步奖28块。有了好的产品。

陈禄元首先考虑的是,不失时机投放市场,为企业争创效益。

1991年至1993年,他所创办的阜宁县淮海水泥设备厂的产值利税,每年以10倍的幅度递增,1994年又实现产值1.04亿元,利税1013万元,产品一直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一跃成为苏北平原上一个赫赫有名的盈利大户、纳税大户。《中国建材报》、《江苏工人报》分别以《苏北大地上的骄子》和《苏北有一颗亮星》为题,报道了陈禄元的业绩。

为适应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需要,1994年3月以阜宁县淮海水泥设备厂为头,组建了淮海集团。集团控股企业10家,松散层企业28家,驻外办事处10个,业务接待站6个,分公司4个,形成了集科研、制造、销售、服务、技术、业务信息网络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扩大了企业规模,为产品占领国内市场和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随着企业的日益兴旺,陈禄元在全国建材行业也出了名,在他成功的同时,没有忘记尚未富裕起来的家乡父老乡亲。

几年来,陈禄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支持社会福利事业,扶持困难户、特困户、五保户捐资捐物近30万元。目前,淮海集团在陈禄元同志的领导下,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在市场中扩张,在扩张中发展,在发展中求胜。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雄踞东亚,进军世界。

地址:江苏省阜宁县通榆北路东升巷15号

邮编:224400

电话:(0515)72437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