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鹏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大辞典》第314页(1576字)
【介绍】:
杨家杖子矿务局离休老干部,现任辽宁省葫芦岛金鹏科工贸总公司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
1926年2月出生于复县谢屯乡董屯村。大学文化。
1947年参加革命,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先后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师、军作战训练参谋。毕业于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1966年2月转业到杨家杖子矿,先后任武装部长、机修厂厂长,加工厂厂长。
1954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评为模范共产党员,1962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评为抗洪抢险模范。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立过两次大功,三次小功和七次三等功。
1987年被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离休干部,1991年7月被辽宁省税务局和国家税务局评为模范纳税户,1995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现兼任葫芦岛市一届政协委员、葫芦岛市私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离休后,他含辛茹苦,奋力拼搏,办厂又办学,工厂办教育。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1982年,他看到左邻右舍的待业青年没有工作,整天东跑西串,逛大街,压马路,打架斗殴,他耽心青年人会迷失方向,便自筹资金,从离休后的每月工资150元中拿出100元,还有他老伴于秀芬落实政策的存折两仟元,又动员子女省吃俭用的储蓄400元,把从部队转业时带回的军呢大衣和家里养的君子兰等名贵花卖掉,又把领的细粮卖掉买粗粮,共凑了六千元钱,组织7名待业青年办起了养鸡养兔场。1983年3月,他又组织20名待业青年,办起了加工厂,加工电机盖;又办起了木材加工厂,加工桌椅板凳。这两个厂办起来之后,经济上有了好转,除了给待业青年开工资,还有剩余。这一年,他先后吸收54名待业青年入厂劳动。
当青年们第一次领取工资、奖金,穿上新衣服新鞋时,他瞅着青年人高兴,他心里更高兴,感到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为社会尽了一点义务。1984年7月,为了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安置培养待业青年,在杨郊乡白杨村北沟,伪满时遗留下来的旧采矿场,安营扎寨,将近40年的旧矿区,南北一条沟,东西是秃山,遍地毛石堆,荒凉无人烟,条件极为艰苦。
他在北沟的山坡上建起了选矿厂。生产的钼精矿达到了国家标准,当年实现利润20多万元。
1994年公司的固定资产由1987年的97.2万元,上升到一千多万元。几年来,他向国家交纳税金170多万元。
随着企业的发展,到1994年末,安置待业青年638名。几年来,他在工厂办学,为杨矿培养下一代。
从1982年开始到1992年,十年时间,他办了三期育红班,办了一期高小班,办了九期初中班,办了两期高中班,共培养学员515名。他培养学员,不但不收学费,还给部分学员适当补贴。
在学员中有32名考上了大学,有38名考上高中和中专,培养75名司机,培养孤儿和困难户学生上大学,由他付给学费、生活费达50多万元。1994年他给市和区教育基金会捐款1.8万元,给杨矿高中买教具和礼堂用的桌椅花了一万多元。
为了扶贫,他给白杨村无偿赠送一个价值30多万元的工厂。他绿化荒山、造福后人,亲手栽种各种果树1000余株。
杨家杖子镇梨园已荒芜多年,1992年6月委托他管理,有2000多株梨树的果园又恢复了生机,并
开辟为游乐乘凉的场所。他又在杨郊乡的无名山上投资三万多元,种植上千亩松柏树,绿化荒山。
十二年来,他无私奉献给社会三百多万元。
地址: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北大营
邮编:125022
电话:(0429)213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