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引用语辞典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书籍:引用语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04:12:38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四川辞书出版社《引用语辞典》第620页(469字)

自古以来,人都免不了一死,如果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国家就立不住脚。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三国演义》一一回:“(孔)融曰:‘公切勿失信。’玄德曰:‘公以备为何如人也?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也单引①〔自古皆有死〕。表示死亡是自然规律。《汉书·宫传》:“莽以皇太后诏赐宫策:‘如君言至诚可听,惟君之恶,在洒心前,不敢文过,朕甚多之。不夺君之爵邑,以着自古皆有死之义’。”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唐·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田光先生》:“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资治通鉴·齐纪·东昏侯永元二年》:“徐曜甫劝(萧)懿西奔襄阳。懿曰:‘自古皆有死,岂有叛走尚书令耶?’”②〔民无信不立〕。表示取得人民信任是立国的重要条件。

宋·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臣闻人无信不立,信者不食言以从利。”鲁迅《准风月谈·野兽训练法》:“然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所以文明人就得用‘王道’,以取得‘信任‘:‘民无信不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