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福祥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义和团大辞典》第410页(1330字)
【生卒】:1839—1908
【介绍】:
清军将领。
字星五,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回族,出身农耕之家。
19世纪60年代初(清同治初年),陕甘回民起义期间,董福祥率领团练,自保乡里。
继而集众起事,在安化(今甘肃庆阳)等地团聚暴动饥民,号称10余万人。
董被推为团总,以花马池(今宁夏盐池)为基地,往返于陕、甘边境十余州县,曾与回民起义军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清军。1868年,战败,被左宗棠部收降。
1869年后,随左宗棠亲信、湘军将领刘松山、刘锦棠等攻占回民起义军据点金积堡和河州(甘肃临夏)、西宁等地,由都司升为游击。1875年5月,又随左宗棠进兵新疆,收复被阿古柏侵占的乌鲁木齐等城池,升为记名总兵。1889年,消灭阿古柏,收复南疆之后,又升为喀什噶尔提督,并赏加头品顶戴。1891年,调任迪化(今乌鲁木齐)提督。
1893年,赏加尚书衔。甲午战争爆发后,调令回省述职,统甘军北上。
1895年,爆发甘肃河、湟回民起义,清政府又调董福祥前往镇压回民起义,因其在河州、西宁镇压回民起义有功,调补甘肃提督,并赏封太子少保衔。1897年,调防京师,驻蓟州。
1898年,编入武卫军,统领武卫后军,受荣禄指挥。
是年6月后,董又移营长辛店一带。1899年10月13日,所部甘军在卢沟桥与外国铁路工程师互殴,将彼打伤,后又捣毁保定的法国教堂,倡言“灭洋”,时有“鬼子就怕董福祥”之说。1900年6月,清廷调令董军卫戍京师,先后进驻南苑、天坛一带。
董福祥对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术”虽持怀疑和反对态度,但其所统甘军多属破产农民,对义和团的仇教灭洋斗争深表同情和支持,不少兵丁乃至部分官弁,在义和团首领李来中等的策动和影响下,加入了义和团。1900年6月11日,外国公使团派日本使馆书记员杉山彬出城刺探消息,在安定门外又遇甘军兵丁盘问。
杉山彬无礼要求处死兵丁,董大怒,所部兵丁立将杉山彬打死。
6月14日,西摩尔率领侵略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董福祥令所部马福禄、姚旺、马海宴等将领率兵在京津铁路沿线予以阻击。甘军2000余人抵达廊房车站后,与义和团共同围攻侵略军。甘军又跟踪追击,在杨村车站杀伤敌军40余人。
6月20日,董奉命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同日,董军与武卫中军进攻各国公使馆所在地东交民巷。
因荣禄明攻暗保,董福祥损兵折将,久攻不克。董向武卫中军求借大炮,遭荣禄拒绝。董军围攻10余日后,奉命移扎正阳门、东安门一带。8月13日夜,侵略联军进逼北京城下,负责守城的荣禄等窜逃,惟董军与义和团并肩作战,竭力防堵。
董军守卫外城,义和团守卫内城。董亲督将士,在广渠门一带与敌军血战良久,伤亡惨重。14日下午,敌军轰破城垣,闯入内城后,董又督军抵抗,部将马福禄等先后阵亡。
15日凌晨慈禧太后一行出逃之后,董福祥受命充“随扈大臣”,率其马队保驾,直至西安。10月,清政府开始与各国议和,列强指控董福祥为“祸首”要求重惩。清廷因董久握重兵,恐激之生变,仅以遇事“卤莽”、“不谙中外情形”、有失“朝廷讲信修睦之道”等罪名,处以革职留任,并裁撤其军5500人,令带领亲军立返甘肃。
1901年2月,削职返里。1908年2月10日,病故于金积堡,时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