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太平天国大辞典

太平军

书籍:太平天国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7 22:20:08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太平天国大辞典》第34页(2107字)

太平天囯首领洪秀全和杨秀清创建的太平军,是太平天囯运动的中流砥柱,是冲击清王朝和英、法等国侵略者的主要武装力量。

在长期的征战中,以兵广将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战术灵活而着称于世。太平军的洪流,席卷18省,前后18年(如以梁王张宗禹部将袁大魁部在陕西保安县境覆灭计算,则为19年),攻占城邑600余,作战地域之广,时间之长,不仅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创造了奇迹,也在世界军事史上谱写了壮观的篇章。

金田起义之前,各地参加团营的拜上帝群众,就已经作好了参加武装起义的准备,他们是太平军的奠基者。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举起了以武力抗清的大纛。

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支以贫苦农民为主体,由手工业者、矿工、乡村知识分子和不满现状的中小地主参加的武装队伍。太平军一开始就具有严密的组织,仿照《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古制,建立了军、师、旅、卒、两的编制序列,以军为独立建制单位,与清军八旗与绿营的体制编制迥然有别。

同时成立了以东王杨秀清为首的五军主将组成的统帅部。在一军的长官军帅之上还设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等高级军职,在有两三个军同时参加规模较大的战斗或战役时,则派出高级将领乃至主将亲自担任前敌总指挥,如西征战役,曾由左军主将石达开任统帅;拱卫天京的作战,由中军主将杨秀清亲自坐镇;北伐战役则由丞相林凤祥、李开芳等高级将领共同指挥。

太平军建军伊始,兵不满万,只有步兵单一军种,进军湖南,成立了土营(工程兵),到了湖北,又正式成立水营,后来还有少量的骑兵和炮兵部队。军中除指战员外,还有通讯、文秘、军需、军械、军医等各类保障人员。到1853年建都南京时,已拥有水陆军20万人左右。数量最多时达数十万众,成为足与清军匹敌的强大队伍。

武器装备,步卒以矛、刀等冷兵器为主,配以少量的抬枪、抬炮及前膛火炮,骑兵以刀为主,配以少量近程火器。水营战船配有各种火枪、火炮以及喷筒等燃烧型火器。后期,火器有所加强,增添了新式后膛火炮,与清军绿营、八旗装备的武器差距不大。但与外国侵略军、洋枪队及淮军全部配备火器相比,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不小的差距,从而增加了作战的难度。

太平军的后勤保障,由圣库供应粮油、弹药,并建小型兵工厂,制造前膛火炮、抬枪等火器,并向外采购部分新式火炮。随后粮源主要依靠“交粮纳税”所得,并以“打先锋”、缴获的粮秣辎重作补充。太平军的作战对象,初期主要是分驻在各省区的清军绿营兵和八旗兵,占领南京后,清廷鉴于经制兵已难遏太平军兵锋,令各省在籍官吏和士绅组织团练,就地抵御太平军的进击。而在籍侍郎曾国藩却藉此组建湘军。

湘军(楚军)有陆营、水师,不仅捍卫三湘州县,并出省作战,成为太平军在长江中下游战场的主要劲敌。太平军在与绿营、八旗、湘军交战时,作战样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旷野平原的攻防战,山川河谷的阵地战,城镇堡垒的争夺战,长江中下游的水战,也有水陆协同、步炮协同作战。

布阵多样,战术灵活,尤其擅长近战、夜战。攻坚则惯用“穴地攻城”,野战则多取设伏包抄,先后演出了诸如湖口、三河大捷,两破江南江北大营等等无数次威武雄壮的场面,保卫九江、安庆等可歌可泣的悲壮史,以及北伐军全军覆没等严重挫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组成淮军,在上海成立了洋枪队,侵华英法联军部分陆海军也浮海南下,中外反动派进一步勾结,在上海、浙东、苏南等地区联合进攻太平军。由于太平军前期的统帅部至天京事变时已不复存在,五军主将有的血洒疆场,有的祸起萧墙,有的领兵出走,兵力锐减,斗志渐弱,太平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洪秀全为力挽狂澜,于1858年重建五军主将制,起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战将,洪秀全曾宣布自兼军师,但因长期深居宫中,军事又非其所长,已缺乏杨秀清式的能调动指挥全军的铁腕人物。陈玉成、李秀成二统帅各拥有自己的队伍,虽也曾多次联合作战,由于战略思想不统一,陈玉成力主保长江中游,李秀成则执着于开拓苏浙,部队的分散性、独立性和离心倾向有所抬头,违纪抗命时有发生。

况且一切军事行动都要服从保卫天京这一总目标,部队疲于奔命,往往功败垂成。最后在湘军水陆夹击下天京失守,太平军各部失去统一指挥,又转入分散流动作战,终于被敌军各个击破。

与中国历代的农民军相比,太平军确有许多特色。他们总结了黄巢、李闯式流动作战的经验教训,在建都天京后,注意了后方基地的建设,建立了一块块使太平军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对队伍的休整、补给起了重大作用。

尽管清王朝销毁了大量太平军本身的文献,但仍有《太平军目》、《太平条规》、《行军总要》、《武略》和《兵变四则》等文献幸存于世,从中可以概略了解太平军的体制、编制、战略战术、行军宿营、军纪群纪等等重要内容。在十八九年几乎处于无日不战的情况下,正是时势造就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其中有驾驭全军的帅才,独当一面的将才,叱咤风云的将,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罗大纲、林凤祥、林启容、赖文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还有一些同情太平天囯的外国人如呤唎等,他们参加了太平军的行列,其中有的为此而血洒中华大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