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效率理论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06:34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94页(1310字)

一种不同于标准微观理论的效率解说。

该理论有下列假定:(1)放松最大化行为:即某些形式的决策制定经常具有非最大化性质,它们不依赖于仔细的计算,而另一些决策则企图实现最大效用。为了处理这种最大化与非最大化混合的问题,需要采用亚克斯-多德逊(Yerkes-Dodson)的心理学规律,其含义是在低压力水平下单个人将不努力去仔细计算他们的决策,当施加压力后他们便较倾向于最大化行为,而当压力过大时则又会导致紊乱的结果和低水平决策。(2)惯性:即函数关系被置于惯性区域,在区域内自变量变化并不导致函数变化。(3)不完全契约:指就业契约是不完全的,含义是支付一方具有明确的规定性,而付出努力的一方则没有。

(4)自由选择性:即雇员与厂商分别在付出努力和工作条件与工资等方面有相机抉择权。

根据上述假设,显然变量将由雇员与雇主双方所控制,他们共同决定其结果,因而这是一个标准的对策问题。

根据对策理论,在单个人最大化行为下,雇员与雇主将分别力图使努力水平和工作条件与工资水平最小化,结果将是“囚犯两难”(Prisoner’s delimma)解(参见该条目)。这可用下图说明:图中横轴代表雇主的选择,直轴代表雇员的选择,由最低努力水平E1和最低工资条件与工资水平W1相结合的点及其小区域PD便为“囚犯两难”解。

然而,该理论认为,一般来说“囚犯两难”解可以避免。理由是,在厂商内部存在着在人际关系史基础上所形成的某种惯例或社会规范系统会导致位于“囚犯两难”解与最优解(由En和Wn所代表)中间的某种结果,例如在MG射线上的C点(MG射线代表使双方互利的各种位置的轨迹)。这种解释实际上是放弃了单个人理性而代之以“集团理性”。近些年来关于惯例的正式理论有所发展,其基本精神是,惯例应被视为对于多重均衡以及协调问题的解决,惯例能够提供比“囚犯两难”解更优的结果。

例如,人们驾驶汽车无论一律右侧通行或一律左侧通行都是理想的,然而如果左右混杂则将产生不良后果。那么,究竟是选择一律左侧通行还是选择一律右侧通行呢?这就要根据惯例。一个协调的解显然优于非协调解,然而各种可能的协调解并不需要同样的好。比如,人们对于不同的开始工作的时间也许不具有同一偏好,尽管他们可能更偏好于经过协调的工作时间,而不是未协调的。

这意味着由惯例形成的开始工作时间不需要是最优的。

所有这些旨在说明有关努力与工作条件的惯例可能产生一个非“囚犯两难”解,它即优于“囚犯两难”解,又未达到体系的最优解。

该解如图中C点所示,其外围环境区域代表了惯性区间。而C点与最优解点即EnWn的结合点之间的距离便代表了体系中的X无效率程度。

X无效率的存在根源就在于在低压力条件下人们非最大化的决策行为。

这种非严格计算的、撞击反应式的行为方式导致了关于“囚犯两难”问题的惯例解以及该解的非最优化。由此,这一理论便说明了X无效率行为的存在及其恒久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