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与滞后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12:49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184页(1054字)

描述一个经济变量领先或滞后于另一个变量的直观概念。

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伯恩斯和米契尔于1946年研究商业循环时首次提出的。两位经济学家首先把时间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周期,然后考察每一周期内每个变量与其平均值的离差,最后从全部周期中确定变量的平均值。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变量在周期的高峰到来之前就达到了它的最大(或最小)的平均值,这个变量就可以称作是领先于周期。

如果一个变量在高峰之后达到它的最大(或最小)值,这个变量就被视为滞后于周期。

按照同一思路,两位经济学家设计了一套领先指标。这个指标序列的选择依据若干个标准,其中主要的是低谷与高峰的时间选择。

这套指标序列目前仍由美国商务部定期公布。这些领先指标序列包括每星期平均工作时数、股票价格、建筑合同的签订以及新的定货量等等。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由伯恩斯和米契尔提出的领先变量的定义比较复杂,因为这需要确定序列之间转折点的时间选择的关系;另一方面,这个定义又属于判断性质的,因为这需要依据资料数据发现经济周期,从而决定在一个典型的周期中一个序列的平均行为是什么,等等。

而随着时间序列方法的发展,人们要求领先与滞后这组概念应当有一个较少判断性质而更多的可测性质的意义。结果,定义的重心由考察两个序列在转折点之间的关系转向考察整个经济周期两个时间序列的联合行为。按照这一思路,经济学家提出另外一个定义,即一个变量如果在另一个序列移动之前就趋向于移动(增长或下降),这个变量就可视为领先于另一个序列。

这个定义虽然把重心由转折点移向具体的频率上,但一般认为它具有严格的统计含义。

但是,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直观的概念应当是,一个变量领先于另一个变量应当包含后者未来数值的信息,而这些未来数值在考察滞后变量的现在和过去的数值时是不可获得的。

然而上述定义都未能提供这一点。这导致经济学家利用回归方程式来定义领先与滞后概念,即如果确定了回归方程的系数,那么一个变量x领先于变量y,则x也有助于预测y的数值。

西方经济学家强调,一个变量领先于另一个变量,不是因为前者通过滞后的方式影响后者,而是由于前者反映了后者未来数值的信息。例如,股票价格是一个领先指标,这是由于股票价格体现了经济未来活动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考察产量的现在和过去的价值是不可能获得的,而且不是因为股票价格影响经济活动。

上一篇:总供给曲线 下一篇:总需求曲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