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通货膨胀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19:12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277页(645字)

在整个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按照价格和工资各自向下摆动的弹性较小的特征,结构性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价格刚性造成的通货膨胀和工资刚性造成的通货膨胀。

价格刚性造成的通货膨胀论认为,虽然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平衡状态,但各个部门之间的供求关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些部门因需求过多或供给不足,而出现价格上涨现象;另外一些部门则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现象。如果后者在这时能使价格随着供过于求而下跌的话,则只能引起部门间相对价格的变动,而不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但由于这些部门的价格具有易涨不易跌的刚性特征,因此,在总需求没有呈现过度状态时,就出现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工资刚性造成的通货膨胀论假设经济部门可以分为两大类:扩展中的部门和停滞或衰退的部门。

前一类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后一类部门劳动生产率停滞甚至下降。但各部门工人都要求“公平性原则”,即在工资报酬方面实行公平待遇。

当前一类部门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使货币工资率相应上升时,后一类部门不论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否也要求提高工资。如果后一类部门的企业因担心失去雇员或工人罢工会造成损失,因而满足工人增加工资的要求,那么,在后一类部门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所形成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就要大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其结果必然要出现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上一篇:收入政策 下一篇:奔马式通货膨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