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愿失业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0:13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284页(598字)

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率和现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导致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概念是由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来的。传统的经济理论未说明非自愿失业这一概念。传统经济理论把失业归因于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它阻止货币工资的下降。

按照这一理论,货币工资下降会降低实际工资,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其结果使劳动力的供给与劳动的需求恢复到均衡状态。因此,如果允许货币工资下降,就不会产生失业。而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即使被迫下降,仍然不能使实际工资减少,从而也不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并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这是因为,一方面货币工资下降削减了实际工资,会刺激就业和收入的增加。而收入增加又会刺激消费增加,但凯恩斯认为消费增加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其结果是商品过度供给给物价水平造成下降的压力。

最初货币工资削减所带来的实际工资下降因物价水平的逐步下降而抵消了,实际工资又回到它原来的水平。这意味着产量和就业也将回到原来水平。

因此单靠货币工资下降不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另一方面,工资下降的一个结果是物价水平也下降,从而使货币供给的实际价值也增加,这将降低利率水平,刺激投资支出。

但凯恩斯认为,经济中存在着流动性陷阱。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下降,失去对投资的刺激作用,其结果是实际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仍将保持不变,非自愿失业仍将存在。

上一篇:劳动力参与率 下一篇:奥肯定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