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0:32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292页(1480字)

经济活动的总水平有规则地波动的形式。

1946年美国经济学家威斯利·米契尔(Wesley C.Mitchell)和阿瑟·伯恩斯(Arthur Burns)给经济周期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即经济周期是一国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一个周期是由许多经济活动的同时扩张、继之以普遍的衰退、收缩与复苏组成的;这种变动是反复出现的,但是非定期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可以是一年以上、十年或二十年不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可以通过高峰和谷底来表示。

高峰表示繁荣和扩张达到的最高点,而谷底则表示衰退和收缩达到的最低点。同时,高峰和谷底也是经济周期所经历阶段的转折点。如果经济是由收缩转向复苏,那么转折点就是谷底;如果经济是由扩张转向衰退,那么转折点就是高峰。

判断经济周期处于哪一个阶段要根据衡量经济周期的统计指标的变动。

衡量经济周期的主要指标有:社会的工业产量、销售量、资本借贷量、物价水平、利息率、利润率和就业量等等。当经济由扩张走向或达到高峰点时,总需求水平较高,整个经济接近或达到充分就业,物价水平上升,资本借贷量增加,利率上升;当经济由收缩步入或达到谷底时,总需求水平较低,整个经济失业率水平较高,物价水平下降,资本借贷量减少,利率水平较低。

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解释经济周期何以发生的理论。

按照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外生因素还是内生因素,这些理论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外生经济周期论和内生经济周期论。外生经济周期论是在观察那些虽然影响经济但自身并不受经济影响的变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这种理论利用一些外在因素解释经济的扩张与收缩。

外生理论包括太阳黑子论、气候论、战争论、创新论、人口论以及偶然事件论。内生经济周期论是一种以自行发生的周期过程为基础的理论。这种理论利用一些内生因素解释经济的扩张与收缩。内生论包括货币投资过度论、非货币投资过度论、心理因素论、消费不足论和存货预期论等。

同时,西方经济学家还提出了解释经济周期持续时间长短的各种理论,包括基钦周期(短周期)、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和康德拉捷夫周期与库兹涅茨周期(长周期或长波)等等。

按照经济周期是以扩张、继之以普遍的衰退、收缩与复苏组成的这个定义,只有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绝对下降或下跌,才能说发生了衰退或收缩。这个定义近年来受到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的挑战。他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经济和其它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主要的不是增长方向的倒转,而是增长率所发生的变化。在经济扩张中,仅仅是增长率的减慢或阻滞,而不是绝对的减少或倒退,也完全可以视为一个衰退时期。这种衰退是增长性的衰退。因此,美国经济学家I·明茨(Iles Mintz)认为,在传统的经济周期定义所划分的阶段中,因经济增长速度而发生的波动必须划入增长周期这个新的概念中。按照增长周期这个概念,所观察到的经济周期与增长周期有很大的不同。

一方面,一段既定的时期内,增长周期的次数要超过经济周期的次数。因为在经济周期中较长的扩张阶段有时也会出现增长速度减缓,所以增长周期的平均长度一般要小于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

另一方面,增长周期要比经济周期提前几个月达到高峰,因为在经济周期达到高峰之前经济活动通常已经减慢速度了。

但增长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谷底却近乎同时达到。由于存在这样一些差别,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增长周期的扩张与收缩在持续时间和波幅方面要比经济周期更对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