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2:46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341页(943字)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分析工具,由英国经济学家歇尔和埃奇沃斯(F.Y.Edgeworth)所提出并引入国际经济分析中来。

该曲线表明的是,一国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商品进口,需要提供多少其他商品的出口。因此,运用该曲线便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来考察国际交换中均衡价格的决定。

提供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是:在以两轴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平面坐标系中,将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相结合,可以得到一国的贸易无差异曲线。

再过原点向每一条贸易无差异曲线引出切线(即贸易条件线),则各个切点的连线便构成一国的提供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在下面图中,假定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参与国际贸易,两国各出口一种商品来相互交换。用横轴表示美国的出口商品量(也就是英国的进口量),直轴表示英国的出口商品量(也就是美国的进口量),则上凹的OA′曲线和上凸的OB′曲线便分别代表美国和英国的提供曲线。

OA′线上每一点都代表美国为得到一定量英国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量,OB′线上每一点则代表英国为得到一定量的美国商品而想要提供的出口量。至于两国的提供曲线呈分别向对方的出口商品轴回弯形状,不过是反映本国生产商品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从而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显然,只有在两条曲线的相交点即P点上,两国的相互供求才能达于均衡,因为这时美国想要提供的出口量恰好等于英国的进口需求量,英国准备提供的出口量又恰好等于美国的进口需求量。而在P点以外的任何点上两国的相互供求都将出现不均衡,例如,在C、D两点上,便有英国提供的出口量大于美国的进口需求量和美国提供的出口量大于英国的进口需求量。这意味着两国各自关于两种商品的贸易条件均偏低,国际市场供求力量的作用将会导致两国实际的两种商品贸易条件不断提高,亦即进口量迅速增加,最终当达于P点时,两国关于两种商品的贸易条件相啄合,便实现了国际间的供求均衡。如果过原点向均衡点P引一直线,其斜率便给出了两种商品均衡的贸易条件或交换比率。

对美国来说,其贸易条件为OB/OA;对于英国来说,贸易条件则为OA/OB。

上一篇:贸易条件 下一篇:外贸乘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