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方法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3:44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358页(1819字)

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S.Alexander)在50年代初期首创的凯恩斯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理论结合战后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的有别于30年代需求不足的若干特点,把国际收支差额纳入一国总收入和总支出相互作用的结构中来考查,进一步分析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间的联系。

吸收理论采纳了凯恩斯主义收入支出分析模式,把国民收入(Y)分解成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Ⅰ)、政府支出(G)及进出口贸易净值(X-M),即,

Y=C+I+G+X-M (1)

它暗含一国进出口贸易的不等与国际收支的失衡是同一的。方程右边的(C+I+G)是一国居民与政府的总和支出,可称之为吸收A。

而(X-M)则是经常帐目收支余额,称之为B。

如此,方程(1)可变成:

Y=A+B或B=Y-A (2)

方程(2)就是吸收理论的分析起点。它显示:在吸收超过收入(或收入大于吸收)时,其差额一定要由进口超过出口(或出口高于进口)的同值或同额来填空。

在持续的国际收支赤字面前,逆差国必须采取行动。他们或增其收入,或压其吸收,或使收入增加大于吸收增加,或使吸收减少快于收入减少。

之外,绝无其它抉择。

那么,货币贬值是怎样影响国际收支B的呢?一般说来,贬值要给方程(2)各项都造成影响,即,

△B=△Y-△A (3)

这里,贬值的收入效应将在△Y中表现出来。

而在△A中,有一个非收入引致的直接变化和收入引致的间接变化。前者用δA来表示,后者则等于α△Y。

(注:α是边际吸收倾向,它等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以及边际的政府支出倾向三个系数之和)由此,方程(3)也可变为:

△B=△Y-(α△Y+δA) (4)

△B=(1-α)△Y-δA (5)

方程(5)的右侧可分成两部分来分析:

①在非充分就业状态下,贬值对收入的直接作用和贬值通过收入对吸收的间接作用是怎样发生的?

设贬值国存在着闲置资源,贬值促成的总需求增加势必会带动国民收入的提高。

现在,收入增长反过来又要对贸易收支施加影响。

这个影响取决于实际收入增量和引致的总吸收增量之间的差额。

由此推论,边际吸收倾向(α)是决定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只要0<α<1,则贬值的收入效应是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反之,则贬值的收入作用要恶化国际收支。倘若某国要摆脱逆差的窘境,那它只能是或者希望贬值不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增长,或者是愿其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

②贬值对吸收的直接作用——δA是怎样发生的?

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趋近于零。贬值无法给收入带来任何变动。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改善只能通过吸收部分(C、I、G)减少所引起的出口部分的同量增加或进口部分的同量减少来实现。显然,这是在国内收入既定的前提下产量构成由A向B的一种转移,即由国内吸收向对外贸易余额的一种转移。它不仅需要部分生产要素由C、I、G部门调拨到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部门来,而且也需要生产计划的变动和必要的技术改造。整个过程的进展要取决于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吸收随价格涨落而不断调整的应变能力。

例如:设一国直接吸收弹性是0.1(直接吸收弹性定义为△A/A·P/△P,测量的是该国总吸收对一般销售价格的反应程度)。这等于说,在一定国民收入水平上,一般价格水平1%的上涨要使直接吸收减少0.1%。

再设该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与进出口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连接系数是0.5。它表示:进出口品的本币价格上涨10%,该国一般价格水平就要上涨5%。

全过程的顺序是,贬值——进出口品价格的等比例上涨——(通过连接系数)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再通过直接吸收弹性)该国总吸收的减少,这就是贬值在充分就业下的直接吸收作用。综合方程(5)右侧①、②两项之差为正值,则△B为正值,即国际收支因贬值而得到改善,反之则反是。

上一篇:贸易补贴 下一篇:商品倾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