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莱斯基,M·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31:04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597页(2059字)

【生卒】:1899—1971

【介绍】:

波兰经济学家,因独立提出了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相似的新宏观经济理论和创造性地发展了经济动态学而享誉东西方。

1899年出生于波兰的罗兹,父亲是小纺纱厂厂主。高中毕业后进华沙工艺学校学土木工程学,后因服兵役而中断学业。

退伍后进入格但斯克工艺学校继续学习原专业,在其毕业前夕因其父经营破产而不得不中途辍学,谋求职业。他找到的第一个职业是在一家负责调查中小企业的借款偿还能力的银行咨询公司工作,从事这种工作的实践对于他以后走上经济学研究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1929年为华沙经济周期与价格研究所雇用,从此开始了他作为职业经济学家的生涯。1933年以波兰文出版《论经济周期理论》(Essay on Business Cycle Theory)一书,提出并论证了有效需求原理,但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36年,由洛克菲勒基金资助,先去瑞典后转而来到英国,在这里学习和工作长达十年。到英国后,他与剑桥大学的P·斯拉法、R·F·卡恩,特别是与琼·罗宾逊在学术上建立了联系和接触。

1939年,他的第一部英文着作《经济波动理论论文集》(Essays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Fluctuations)问世,开始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重视。

1940-1945年,他在津大学统计研究所工作。1945年,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劳工署从事研究。1946-1954年,在联合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署任职,负责撰写《世界经济发展报告》。

1954年底回国,先后任波兰政府与计划委员会经济计划顾问(1955-1964)。另外,在波兰科学院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1955-1961),1958年当选为科学院通讯院士,1966年成为院士。1957年曾任国家经委副主席和远景规划委员会主席,后因政治原因而辞职。

1961年后到中央计划统计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直至逝世。

卡莱斯基没有受过正规的经济理论教育,但他对于现代经济学的贡献却是巨大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先于凯恩斯而提出了比《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更广泛和更深刻的宏观经济理论。第一,他把不完全竞争和垄断引进模型,说明了垄断程度对工业品价格的决定作用,以及垄断程度和其他因素(如与有效需求、总产量的波动、资源利用程度等相联系的因素)一起对于总收入分配的影响。从而使他的宏观理论奠定在更现实的微观理论基础上。

第二,他关于消费函数的分析也是引人注目的,这种分析不是基于某种心理规律,而是建立在区分不同阶级收入的现实基础上。

他假设工人无储蓄,全部花费其收入,因而资本家的利润便决定于他们的总支出,即他们的消费加投资。

第三,他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宏观动态理论,他不是通过乘数,而是通过其经济周期理论来建立有效需求原理的。该理论包含了二个基本关系:(1)由投资所产生的有效需求会对利润和国民收入产生冲击;(2)投资函数本身又是由更早时期的经济活动水平及其变化率所决定。

他清楚地区分了投资决策与投资实现这两个不同概念,用投资实现的滞后来说明经济扩张与收缩过程具有的累积性特征。第四,他强调了企业内部拥有资金量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决定企业外部融资的基础,同时,在伴随投资增加而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内部储蓄将成为主要的投资来源。

这种分析在厂商的投资决策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五,他的模型所研究的是一个开放经济体系,从而把对外贸易各种变量引进收入决定理论之中。第六,他认识到充分就业政策可以被用来改革资本主义体系,使之趋向于有利于以增进福利为目标的增长,从而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但他又意识到充分就业政策在政治上可能是困难的,从而提出了战后西方国家将会出现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

除了上述以外,卡莱斯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也都有重要建树。

卡莱斯基的主要着作,除上面提到的两本着作以外还有:《经济动态学研究》(Studies in the Economic Dynamics,1943);《经济动态学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ynamics,根据1939年与1943年两本着作重新系统改写而成,1954);《1933-1939年经济周期理论研究》(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Business Cycles 1933-1939,1966);《社会主义国家增长理论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Growth in a Socialist State,波文本,1963,英译文,1972);《社会主义与混合经济的经济增长论文选》(Selected Essay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ocialist and The Mixed Economy,197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