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社会学辞典

让·雅克·卢梭

书籍:新编社会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2:34:25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物资出版社《新编社会学辞典》第22页(1459字)

【生卒】:1712—1778

【介绍】: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

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从事过仆役、秘书、家庭教师、乐谱抄写员等工作。在巴黎结识了爱尔维修·狄德罗等人。1749年狄昂学院悬赏征文,题为《科学与艺术的进步能使道德改善,还是使道德堕落》,卢梭就这个题目写了论文,他反对社会上的不平等,反对封建社会的文化,认为封建社会的科学并没有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证明人类的道德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堕落。

由于这篇论文,他得到狄昂学院的奖金。1762年卢梭的半小说半论文体的作品《爱弥儿》出版,这本书使作者闻名于世界。

他在这本书中提供一幅新人教育的图景,并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的封建教育。因此遭到王朝官吏和僧侣们的迫害。

《爱弥儿》在巴黎被焚毁,卢梭也被迫逃往国外。在哲学上,是自然神论者,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根源;但又认为对自然界来说,精神是其积极的,而物质是其消级的本原,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物质是“在我以外的,作用于我的感官的一切”。他反对传统宗教,但又不否认上帝及其非物质的灵魂存在。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永恒的实体,强调情感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

人们在大自然中,凭借“内在之光”,即可发现自己有所谓天赋的道德观念,并觉察到自然神论者所谓的上帝存在。在社会观方面,认为在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自然”自由和平等;私有制的产生是不平等的根源,但主张保护小私有者,以防止财产过分集中。并认为人们经过协议,订立契约,成立公民的社会;这样个人的“自然”自由虽受到了限制,但获得了“政治”自由,个人的生命财产也就有了保障。同时强调人民有权推翻破坏“社会契约”蹂躏“人权”、违反“自然”的专制政体,建立以“最聪明的少数人”(实即资产阶级)为领导,充分体现“共同意志”的“理性王国”。

在教育观点上,卢梭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他根据“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人生来是好的,只是腐败的封建社会使大家变坏了。

他提倡培养“自由人”,反对当时的封建教育压迫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热爱自由,宁肯抛掉生命也不抛掉自由的人,反对压迫、摧残儿童个性,反对呆读死记、严酷纪律和体罚学生的经院式学校。他提出了德育的三个任务:培养善良的感情、善良的判断、善良的意志。

德育的方法是让儿童观察社会生活,体会人间疾苦,研究伟大人物的传记和历史以及通过各种善良行为去实现。他非常重视劳动教育,认为体力劳动是一个社会人的不可避免的义务。

卢梭的教育理论对封建教育是一种有力的批判,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当时和历史上是起了进步作用的,虽然他的教育观点中存在某些自相矛盾或错误的地方,但他的观点是与封建主义教育完全对立的。他的教育思想和对社会改造的思想曾对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以后的许多教育家也有巨大影响。

法国革命成功后,资产阶级教育学者始终对卢梭的教育思想抱着十分戒备的态度,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者卢梭成了危险人物,他关于新人教育的思想在资产阶级的教育文献中有时被说成是空想家的幻想,有时遭到完全的否定。卢梭曾为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撰写有关音乐等方面的一些条目,并作有歌剧六部。

主要着作有《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被恩格斯认为有辩证法思想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民约论》、《音乐辞典》、小说《爱弥儿》、自传性的《忏悔录》等。

上一篇:戈尔德曼 下一篇:新编社会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