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社会学辞典

人口转变论

书籍:新编社会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2:57:30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物资出版社《新编社会学辞典》第198页(1253字)

【释文】:

亦称人口过渡论或人口演变论。

它是一种依据欧洲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为依据,描述人口变动和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特征,并分析各自的成因的人口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人口过程不是一个独立自行运动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密切相关的过程。

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西欧,形成于30年代中前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十分盛行。

人口转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人口学家A·兰德里(1874-1956)。

他最先分阶段论述人口转变,认为人口理论的中心任务是阐明和领会“人口转变”,即从高出生和高死亡时代到低出生、低死亡时期的转变;他把生产力看作是人口过程的主要因素。他在《人口革命》一文中首次论述了自古以来人口变动的三大阶段及其各自的特点。并在稍后的同名专着中,对“人口转变”进行了较充分的阐释。他把人口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原始的、中期的和现代的,它们分别与各经济发展时期互相适应和依次更替。

原始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因素主要通过死亡率来影响人口发展,对生育率没有抑制作用,人口增长的限度决定于生活资料。

中期阶段,为维持既得生活水平,人们往往较晚结婚,从而降低了生育率和人口增长速度;经济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婚姻关系来实现的。现代阶段,较高的生活水准和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社会心理变化,逐步完成了人类生育观的重新塑造,人们通常自觉地限制家庭规模,生育率普遍降到低水平。根据生育率普遍下降甚至低于替代水平的现象,他认为在现代,T·R·尔萨斯所说的人口过剩已不存在,新的问题则是人口不足。

后来英国的布拉加、美国的汤普森、诺特斯坦等人又发展了这一理论,特别是美国人口学家F·W·诺特斯坦成为20世纪西方人口转变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40~50年代,他先后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人口转变”的论着,其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1953年写成的《人口经济学与食物供给》被收入第八次国际农业经济学会议文稿。

概括以上各位学者观点,人口转变论主要是把人口发展的历史,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处于稳定状态;第二阶段,人口出生率没有降低,但死亡率降低很快,人口增长较快;第三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降低,人口重新处于稳定状态。他们认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妇女地位的变化,就业率的提高,教育的普及,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第三阶段。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二阶段,并开始向第三阶段转变。整个世界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转向新的人口稳定状态。

当代人口转变论认为,全球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剧增已成为这些地区现代化的主要障碍。诺特斯坦为此反复强调,为减轻经济发展的负荷,发展中国家只有不断努力降低出生率,别无选择。人口转变论对人口变动和发展的阐释,对研究人口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它不是以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化从根本上说明“人口转变”,不是以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化来阐释生育率等生命统计的变化,因而带有严重的缺陷。

上一篇:PM理论 下一篇:新编社会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