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社会学辞典

人口密度

书籍:新编社会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3:05:13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物资出版社《新编社会学辞典》第275页(1311字)

【释文】:

指一定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通常以每平方公里常住的人口数来表示,用以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稠密程度。它是分析人口地理状况、人口生态平衡、人口分布数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以人/平方公里或人/公顷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计算一国人口密度所依据的领土面积,是从海岸线(包括岛屿)算起到陆地上与邻国分界的边境线为止。以全世界而论,地球陆地面积是常数,人口是在经常变动中的变量,所以人口密度是经常变动的。

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数量分布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反映人口分布的稠密程度,人口密度的地区分布同人口数的地区分布成正比。因人口数的地区分布具有差异性,人口密度的分布也具有地区差异性。

从世界人口密度分布看,欧洲人口密度分布最高,为67人(1980年人口数,下同),亚洲其次,为60人,拉美17人,非洲15.7人,北美11人,大洋洲2.5人。

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是新加坡(1979年每平方公里达4067人),耳他(每平方公里1097人),荷兰、比利时、日本都超过300人,黎巴嫩、西德等国,每平方公里也超过了200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是纳米比亚(0.74人)、蒙古(0.78人)、毛里塔尼亚(0.97人)、澳大利亚(1.6人)、加拿大和冰岛(2.1人)。中国的人口密度1980年已超过了100人,但分布不平衡。

西北部的青海、新疆、内蒙古人口密度不到8人,西藏不到2人。而东部26个省区,人口密度平均达200人左右,其中江苏、山东高达500人以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甚至高达700-800人以上。

由于人口密度指标是假定人口均匀分布在它所涉及的地区之内,因此人口密度计算的范围愈小,就愈能如实地反映人口分布的状况,范围愈大,则只能概略地揭示人口分布的大势。因此,在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密度时,应将人口密度的总平均指标和其更小范围地区的人口密度指标结合起来运用,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说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稠密状况。

考察人口密度不能单纯从总土地面积和人口数之比看问题,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人口与土地、资源与经济的关系,还可以用人口经济密度的不同指标来反映不同的人与经济的关系。如:农业人口密度,反映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拥有的农业人口数量;耕地人口密度,反映单位耕地面积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它们反映的是人口与农业相适应的程度。也可以用总人口和农业用地为计算基础的“比较密度”来反映一个地区内人口对农业的压力。

人口经济密度还可以从人口和资源为计算基础,以反映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如:人口与耕地面积、人口与资源蕴藏量、人口与产量(产值)、人口与国民收入之比等等。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口经济密度状况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稠密程度和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上一篇:人口老化 下一篇:新编社会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