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社会学辞典

越轨行为

书籍:新编社会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3:51:35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物资出版社《新编社会学辞典》第596页(1057字)

【释文】:

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指偏离或者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其特点:(1)越轨行为具有相对性,即它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某一社会或群体中的越轨行为,在另一社会群体中可能是正当行为;(2)越轨行为必须是违反了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日常生活中,个别或少数人所具有的特殊爱好、行为特点,只要不与社会规范发生冲突就不属越轨行为;(3)越轨行为是多数人所不赞成的行为;(4)越轨行为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只有当某种越轨行为频繁地发生且对社会造成危害,使相当数量的人受到威胁时,才会转化为社会问题;(5)行为越轨的程度以及此种行为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种行为所触犯的规范的重要性。

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1)社会原因。

越轨行为的发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可分的。首先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种族、民族、集团、阶级等,它们经常存在根本对立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因此违反规范行为不可避免;其次当社会急剧变迁时,旧的行为规范已不适用,新的规范尚未建立或未被接受,人们失去行为约束,便发生一系列越轨行为;再次有关阻碍人们采取遵从行为的其他社会因素,也为越轨行为提供了机会或条件。

(2)个人心理原因。任何个人行为都是个人的需求与自我控制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个人需求的力量过于强大,而自我控制的力量过小时,就容易出现越轨行为。(3)个人生理原因,此原因虽然与某些越轨行为有一定联系,但大多数越轨行为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于生理原因。

其类型包括:(1)不适当行为,指违反特定场合的特定管理规则,但对社会并无重要损害的行为;(2)异常行为,多指因精神疾病、心理变态导致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3)自毁行为,即违反社会规范的自我毁坏或自我毁灭的行为;(4)不道德行为,指违反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规则的行为,通常只受舆论的谴责;(5)反社会行为,指对他人与社会造成损害以至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6)犯罪行为。在任何社会中,越轨都是一种难以完全避免的社会现象,在一个社会中,被社会成员判定为违反其社会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和行为都为越轨。

越轨行为中有的能够对社会的共同生活和发展起消极作用,有的则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敢于打破陈规,向保守行为规范挑战的行为,是具有积极性、进步性的越轨行为;而违背时代潮流的行为,是消极的、颓废的越轨行为。如果说消极的越轨行为是犯罪的前兆,那么积极的越轨行为往往是革命和改革的“先驱”。

上一篇:道教 下一篇:新编社会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