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社会学辞典

宗教

书籍:新编社会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3:56:25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物资出版社《新编社会学辞典》第633页(828字)

【释文】:

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其特点是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正如恩格斯说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和形式。”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认识论根源和心理根源。它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那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对于复杂、严酷的自然力量迷惑不解,无能为力,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乞求和崇拜,把自己的避祸造福的希望寄托在渺茫的“神灵”身上,从而形成了最初的宗教仪式。阶级社会出现以后,被剥削劳动人民除了自然力量的压迫外,又增添了社会力量的压迫,他们在残酷的剥削制度面前畏屈恐惧,找不到“今世”的出路,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的幸福上。而统治阶级为了麻痹劳动人民,便千方百计地制造一个关于“来世”的理论,扶植和发展宗教,并宣扬只有顺从、忍耐才能来世得福。

宗教就其社会职能可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前者亦称原始宗教,产生和盛行于原始社会,是一种不成熟、不完备、不定型的宗教,没有成文的教义和严密的组织,甚至没有名教,是宗教史上的早期宗教。

后者产生于阶级社会,是在自发宗教的基础上,经过宗教职业者的加工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定型的、完备的、成熟的宗教,它有宗教的名称,有系统成文的教义,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宗教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原始宗教、古代宗教、中世纪宗教、近现代宗教等4个阶段。

世界现有宗教类型各异。有世界性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有地区性的宗教和民族宗教,如犹太教、神道教、印度教、锡克教、道教等;还有许多保持着原始面貌的土着宗教,如萨满教、本教、东巴教等。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高度发展,随着一切剥削制度的彻底消灭,宗教必将逐渐趋于消亡。

上一篇:空间技术 下一篇:新编社会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