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工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农村经济辞典》第4页(677字)
指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分工。
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三次意义重大的社会分工。第一次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发生的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二次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三次是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因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出现商人阶级而形成的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后,又形成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城市和乡村的分工和对立。
一切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分工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社会分工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
但是,在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中,分工都是自发地形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末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因而,“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37页)在阶级社会,这些矛盾也就发展为对抗性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部门,社会劳动更为专业化,社会分工有很大发展,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造成了社会分工的无政府状态,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社会分工。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消除了旧分工所造成的种种对抗性矛盾,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地分工和协作。但是,旧分工所形成的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重大差别还不能很快消失,只有当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时,这些差别才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