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设计原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会计大辞典》第20页(784字)
为了准确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
会计报表就是通过一系列指标,集中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资金状况和经营情况的总结性文件。会计报表按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划分,可分为资金报表、利润报表和成本报表。按编报的时间分,有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和年报。
按编报的单位划分可分为基层报表和汇总报表。按编制的用途划分可分为上报报表和内部报表。
无论什么样的会计报表,在设计时,都必须考虑指标体系的设计,基本内容的设计,编报程序的设计。
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会计报表设计的最基本内容,会计报表正是这些经济指标的表现形式。在设计报表时,首先要提出一个单位要报告哪些经济指标,以便从不同方面简明、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其次,要把经济指标加以分类、组合成不同的会计报表,指标的详细程度,应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计。
不管什么会计报表,要反映某一方面的详细情况,都应当包括:(1)编制单位;(2)报表名称;(3)报表日期;(4)计量单位;(5)经济指标;(6)补充资料。
这些内容如何在表中安排即格式的设计,可以根据便于编制和阅读的原则具体考虑。会计报表作为反映企业的经济情况,要特别注意及时性,所以,在设计会计报表时,要规定各种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和报送日期。
在设计中,要确定企业会计年度结束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规定企业的会计年度结束日为日历年度结束日,同时还要确定会计年度中的经营期间。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经营报告期为日历月份,由于各日历月的工作日不同,据以编制月度会计报表缺少可比性,有的企业用季度作为经营期间编制报表。为了保证会计报表及时报送出来,要规定编制人,报送人和编报时间,以使整个编报过程处在严格的时间控制下,迅速报送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