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会计大辞典

消费信用

书籍:新编会计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3:19:57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会计大辞典》第552页(785字)

亦称“消费信贷”。

指企业或银行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在资本主义国家消费主要有赊销(或“分期付款”)和消费支出贷款两种形式。

赊销,一般通过信用卡或分期付款来实现。前者由顾客填写申请表向银行领取信用卡,持信用卡向承接该银行信用卡的各家商店赊购商品,到一定期限分别由顾客和各家商店对银行结算贷款、利息和手续费等。后者先由顾客与商店签订零售分期付款合同,然后由商店先交货款,再由顾客在一定期限内分期偿付贷款。如消费者到期不能付款,商品往往被收回,已付货款也归赊销者所有。

消费支出货款则由银行直接通过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提供给消费者。例如购买汽车或住宅贷款,就以所购汽车或住房作为担保品向银行取得贷款。

个人在银行存款并可开支票支取的情况下,存款人存款不足时,银行允许存款人在帐户上有一定的透支额。透支部分即为银行提供给消费者的贷款。银行还可以从商品出售人手中购买分期付款合同,发放间接消费信贷。消费贷款的利息一般较高。

消费信用一方面突破了有现实支付能力的限制,扩大了商品销售,但另一方面是对购买力的预支,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加剧。消费信用是资产阶级进一步加强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通过消费信用,向消费者收取高额利息;乘机向消费者推销商品,使消费者背上债务。为了还债,不得不拼命干活,以免失业。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存在着消费信用,但运用范围很小,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向农民提供生活贷款等。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各地先后试办了一些城市消费信贷。

如购买高级消费品分期付款贷款;购买高级消费品储蓄和购买住房储蓄(均为先储后贷)等。对引导消费,协调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起了一定作用。

但消费信用预支购买力,影响现金及时回笼。在当前我国供需矛盾较突出的情况下,不宜过多地扩大消费信用。

同时应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不允许利用消费划掉,信用推销质次价高的产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