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会计大辞典》第1131页(823字)
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由审计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地、公证地审核检查,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以严肃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设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国家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家资产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因此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审计监督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监督体系包括:计划监督、财政监督、税收监督、银行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监督、审计监督、会计监督等,审计监督是其它经济监督的再监督。审计由审计机构、被审单位和审计委托人三方面组成。
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和委托方无任何关系,他应站在第三者立场,独立地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它经济活动资料进行周密、慎重检查,对审计结果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提出批评性和建设性的审计报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审计的性质、目的、内容、方式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是1983年才建立的。1983年9月15日国家审计署成立,随后各省、市、县审计局相继成立,国家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大型基建项目建设单位和财务收支金额较大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也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此外数量众多的社会审计组织也纷纷建立,从此揭开了我国审计史上崭新的一页。
审计在维护财经法纪,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保护国家财产,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