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财政大辞典

信用分配

书籍:新编财政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6:59:30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15页(825字)

亦称“信贷分配”。

通过借贷关系而发生的有条件的社会产品再分配。信用是货币或商品的有条件的让渡形式。在有条件让渡期间,债务人实际上取得了对借入的贷币或商品的支配权。而债权人仍然保持着所有权。一般意义上的分配(如工资分配),意味着商品货币所有权(包括使用权)的完全转移,所解决的是社会产品归谁所有和占有多少的问题。而信用关系所发生的则是一定期限内使用权的转移,它所解决的是社会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归谁支配和支配多少的问题。

所以,信用分配属于不完全的或有条件的产品分配。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的出现,使资本有了双重的存在,即发生了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

在银行制度、股份公司出现之后,这种分离得到高度的发展。

银行信用执行汇集资本和再分配资本的双重职能。它通过对职能资本家发放贷款,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加速资本周转。

资本主义社会大量存在的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同银行信用一样,都有着一定限度的分配职能。而资本主义国家信用主要是国家以债务人身分发生的借贷关系。从借贷关系方面说,它属于信用分配范畴;从以国家为主体分配关系来说,它属于财政分配范畴。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信用主要集中于银行。

社会主义银行信用是在国家计划和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银行信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社会主义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国家信用一方面属于信用分配,一方面属于财政分配。我国银行信用分配的主要形式是:(1)充分利用社会暂时闲置资金,在各企业部门和企业之间进行临时再分配,以调剂生产和流通中短期资金的余缺。(2)利用各种存款余额的沉淀部分,化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用于短期设备贷款、企业更新改造贷款以及小型基建投资贷款。

(3)将国家财政分配给企业的投资,通过银行信贷形式安排使用,变企业无偿占用国家资金为有偿占用。此外,银行还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提供扶持性贷款,对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

上一篇:经济结构 下一篇:新编财政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