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财政大辞典

商鞅

书籍:新编财政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4:29:48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1104页(1162字)

【生卒】:约公元前390—前358年

【介绍】:

原名卫鞅或公孙鞅,卫国国君的后裔

后来入秦国,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先任左庶长,后任大良造,先后两次在秦实行变法,秦孝公奖其功劳,封之于商,号商君,故称其为商鞅。商鞅是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少年时好刑名之学。对法家人物李悝和吴起变法的实践向往。他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史记·商君列传》)他在秦国执政期间,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改革旧的政治经济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秦行商君法而富强”。

(《韩非子·和氏》)他的思想记述于《商君书》中。此书是他本人和其弟子所着。

原有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商鞅的财政思想最突出的是通过发展农业而使国家致富。他说:“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治国之要”,是“令民归心于农”。

(《商君书·农战》)因农业发展,国家才能富裕。为此,他改革旧的土地制度,在全国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使税负趋于均平。

《史记》载他“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商君列传》)他提出农业税按粮食的收获量征收,负担就均平。

君主用统一的税法征收,百官就不敢作弊。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垦令》)为了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利农业的发展,他提出了区别对待的赋税政策。对农业税做到轻征。

“官属少,征不烦,民不劳,则农日多,……业不败”。(《垦令》)对农业以外的税收,则实行重征。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内外》)特别要重征商人。

提出“重关市之赋”,并按商人的家口人数征派徭役。令他们的奴仆也照册服役。

(《垦令》)这样,就可以避免农民弃农经商,商人也愿归农。务农的人多,土地就都利用起来了。

“地诚任,不患无财”。(《错法》)在国家与人民的分配关系上,商鞅主张富国,这同儒家主张藏富于民相反。

他说:“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

务在弱民”。“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爵,各必有力,则农不偷。……故国富而民治”。(《弱民》)在商鞅看来,人民穷困会努力求富,而富了之后,就会奢侈,产生弊害,不听命于朝廷,所以朝廷应规定富人捐粮食换取爵位,使他们由富变贫,继续用力,这样,国家富足,百姓也容易治理。商鞅还主张通过赋税政策限制消费,如《垦令》篇提出提高酒肉价格,加重酒肉课税,以减少粮食的浪费和防止官民因荒淫醉饱而废弛公务。还主张对那些俸禄多而造成国家税收多的贵族家庭,按他们吃饭的人数,征收赋税并加重其徭役负担,以减少邪僻放荡,游手好闲的人员。实际上这两个方面是限制无功受禄的贵族挥霍,而使国家财政增收节支的措施。也正因为他触犯了贵族阶层的利益,所以秦孝公死后,他受到车裂之祸。

上一篇:孟轲 下一篇:新编财政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