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财政大辞典

大同思想

书籍:新编财政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4:33:38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1123页(605字)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向往建立一种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平等互利的社会形态的构想。

相当于西方的“乌托邦”。大同思想首见于《礼记·礼运》篇。它假托孔子的话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份,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贱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它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没有私有制;人人为公益劳动,互爱互助,不私藏财物,都尽力为社会作贡献;儿童受到社会抚养教育;老,弱,病,残受到社会照顾,选任贤能的人担任社会公职;社会没有阴谋和欺诈、没有盗窃和其他犯罪治活动,人们都能安定地生活。《礼远》把我国的三皇五帝时期称为“大同”阶段;把夏商周时期称为“小康”阶段;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乱世”阶段;把无阶级社会向有阶级社会发展看成是一种倒退。洪秀全曾用“大同”思想招集农民起义,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压迫剥削。

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模式。

康有为曾写过《大同书》提出:“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设计一个没有家庭、没有私有制、没有国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有、男女平等的社会。

“大同”思想在历史上是一种不满现实的空想,但给要求改革的人提供了思想资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