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税收大辞典

足国用

书籍:税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02:29:31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税收大辞典》第169页(607字)

中国古代主张通过税收或专卖来满足国家财政需要的财政思想。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平列传》)强调满足国家财政收入对于安定社会的重要性。为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他不仅主张发展生产,增加税收,而且主张“通轻重之权,缴山海之业”(《史记·平准书》)通过盐铁专卖使民不益赋而国用足。孔子主张以节用,薄敛来足国用,他的学生有若提出轻税以足国用的原则。

墨子认为“官府实而财不散”(《墨子·尚贤中》),把满足国家财政需要视为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基本条件“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廓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墨子·七患》同时,要求以“常正”而不是“厚敛”,来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他说:“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墨子·节用下》)孟子认为节制财政支出,能保证国家财政的充裕。说:“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孟子·尽心上》)荀子亦持此论,认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善藏其余。”(《荀子·富国篇》)同时,又强调发展农业对于充实国用的重要性,“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唐代刘晏主张“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新唐书·食货志》)人民的日常必需品为主要课征对象,来充实国家财政。历代思想家多认为有必要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由于时代与学派的不同,在如何足国用上各有不同的主张。

上一篇:富民 下一篇:税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