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四川辞书出版社《古语词今用词典》第96页(853字)
古指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为人忠厚仁爱,辅佐武王,成就大业,因功封于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没有去所封之地,继续留在京师辅佐武王。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代行大权,主持国事。成王长大后,周公将政权交给了他,自己北面称臣,十分恭谨。成王乃封周公长子做鲁国侯王,使他镇守东方,开疆拓土,以作周室之屏障。于是“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便下命令,封周公的大儿子伯禽,使他在周朝东面的地方做了侯爵,赐给山川土地,还有小国作附属。
)传到周公孙子鲁僖公,上下和睦,国家昌盛。(《诗经·鲁颂·閟宫》)后引申:泛指一切依附性的人或事物,为装门面而从事。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古指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②泛指一切依附性的人或事物。《文明》:“(李)加建还经常向文艺界的朋友、向业余诗歌作者们介绍(陈)淑兰,……尽力恢复淑兰作为劳动者的尊严,而不致于让她感到是丈夫的附庸。”《大众健康》:“旧时代的妇女把荣耀寄托在‘夫贵妻荣’,而自己甘为男性的附庸和陪衬。”《人民日报》:“真正的理论既充满了现实的激情,又是思维合乎规律的自由翱翔,它应该是富有个性的非凡创造。也只有这样,理论才不至于是应景的、附庸的和短命的。”
③为装门面而从事。《旅游》:“我因从事旅游工作,几年来走了不少地方,饱览名山大川,胸襟大为开阔。公余忙里偷闲,常常习作诗词,并非附庸风雅,而是对于山河风光作些记录。
”《成都晚报》:“我倒是对自己的买书作了一番分析,分析结论是:如果不合胃口,书再好,对自己也只能是附庸风雅,只能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