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三大殿(局部)

书籍:中国造型艺术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14:46:55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造型艺术辞典》第238页(949字)

◎宫殿建筑/明 北京市区中部 砖木、琉璃、石

●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太和殿是故宫外朝部分第一大殿,俗称“金銮殿”,初名“奉天殿”,建成后曾遭数次火灾,现存大殿为1695年重建。该殿面阔11间,63.96米,进深五间,37.17米,殿高26.9米,屋顶重檐庑殿式,上覆黄琉璃瓦,檐下为青绿色彩画,立柱与门窗均为朱红色,门窗上又加金色纹装饰。大殿门前以双重立柱支撑前檐,从台阶至殿门形成较大的进深空间。红柱及梁、枋、斗拱的装饰彩画,与大面积的黄琉璃檐顶色彩对比强烈。

殿内装饰有沥粉金漆大柱和精致的蟠龙井藻,极为富丽堂皇。殿前是3万平方米的庭院广场。殿堂构造雄伟,宽阔的空间更衬托了它的显赫地位与威严气势。明清两代朝政及重大典礼,均在此举行。

它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亦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以北,初名“华盖殿”,嘉靖年间改为“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称“中和殿”。该殿面阔五间,平面呈方形,单檐攒尖顶,屋顶铺金黄琉璃瓦,顶中央有鎏金宝顶。檐下额枋处悬有蓝底金边匾,梁枋绘有蓝、绿色的装饰图案,与金色瓦顶、红色门窗、立柱呈鲜明对比。

整体造型严谨稳重,较太和殿简洁、明朗。皇帝至太和殿途中在此小憩,或在此接受内阁官员朝拜。保和殿在中和殿北,清乾隆年间(公元1615年)重建。

建筑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顶覆黄琉璃筒瓦,整体面积大于中和殿。

它与重檐的太和殿、单檐的中和殿在整体空间上,形成呼应关系,富有节奏变化。其建筑色彩与中和殿、太和殿相近。该殿是清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最高一级考试的地方。

三大殿建立在一个平面为工字形的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殿的四周有围栏环绕,矗立着成排的云龙、云凤望柱。每座大殿前后各有三道石阶,中间石阶以巨大的石料雕刻着蟠龙、水纹、流云,称为“御路”,雕工精细,图案适型。三大殿的三台,以重复的石栏板,由上至下,形如三军锁道,气势磅礴。三大殿构成故宫建筑序列的高潮,是故宫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鲜明体现了封建皇权的威严和至高至上。此图为三大殿石台基一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