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有利于”标准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89页(1419字)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针对当前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的问题的困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即“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党的十四大报告,又将“三个有利于”标准进一步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我国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都应该允许、提倡和发扬;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都应该抵制、反对和克服。这就是检验一切工作、也是判断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标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突出地表现在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多年来,邓小平经常地反复地阐述发展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全党把这作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他指出“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28、137页)只有明确了生产力标准,人们才不会离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去抽象地评价改革的得与失,和一些改革措施的姓“社”姓“资”的问题。
另一个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实力,也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综合国力是一个综合指标,一般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制造业增加值、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等作为反映一个国家总体实力的通用综合指标。是否有利于迅速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体现之一,也是检验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
只要改革开放有利于我们迅速增强国力,那也就表明改革开放有利于迅速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我们就应当大胆坚持、积极探索。第三个标准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在于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三个有利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生产力是核心,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无从谈起。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结果和具体体现。
“三个有利于”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标准的内容,赋予它的鲜明的社会主义时代的特点;也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明确了判断改革开放及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排除了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的种种诘难,吹走了笼罩在人们思想上的阴影,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理直气壮地大胆地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阶段,同时,“三个有利于”的提出,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有利于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总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