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103页(1306字)
1990年12月30日,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明确规定:“初步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早在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曾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8-149页)1989年又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不能改。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我们可以加强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候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更灵活一些。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思想的提出,表明我党在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上更加前进了一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也表明我们党已经抛开了计划与市场截然分离和相互对立的旧框框,在理论和思想上更加成熟。实践也证明,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于后来我党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有着深远的意义。这里的计划不是以行政手段为主、排斥市场机制作用的计划,而是符合商品经济发展要求和尊重价值规律的计划,其含义,一是指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制度,二是指为实现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而采取的计划调节方式。
这里的市场,也不是自由放任的、无政府状态的市场,而是受国家计划指导和宏观调控的有序的市场。市场调节是市场机制对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它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是商品经济的具体作用机制。
从国民经济运行角度看,只有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以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并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计划经济的优点是能突破局部利益的界限,直接地、迅速地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社会需要调整资源配置状况,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市场调节的优点是注重微观经济效益,能较好地协调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经济运行具有充分的动力和活力,能有效地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了两者优势互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更快发展。
但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也有局限性。主要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思想还没有彻底解决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和形式,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的问题,实际上,不能解决人们思想上还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在经济运行中,也易造成人们在是以计划为主,还是以市场为主的无为争论。1992年,邓小平鲜明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样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真正破除了一直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