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131页(869字)
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为我国新时期教育的发展,为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工作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现代化建设成为新时期的中心工作。
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处在重要地位,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早在1977年5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想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是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足够数量的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培养具有各类专门知识的高级人才,而且更需要培养千百万掌握先进技术、具有较高素养的普通劳动者,各级各类的人才是现代化成功的根本保证。
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注意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东西,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进行,而必须吸收其他国家的长处。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教育也不发达,特别需要面向世界,努力吸收和借鉴世界的文明成果,加以利用和改造,这是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差距的根本途径。
教育面向世界,就是要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要培养出能够参与世界科技与经济竞争的高质量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准备雄厚的实力与基础。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说培养人才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本世纪和下个世纪国家的建设准备后备力量。
就是要求教育要有长远打算,要有战略眼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强大的后备军。“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其基础和核心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然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