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3:00:02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181页(1043字)

指我国在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单一的计划经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模式。

这种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化;条块分割,经济活动决策和经济计划的高度集中化;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经济管理形式严重实物化;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政企职责不分,管理方法行政化;分配的平均化等等。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模式形成于建国初期,在借鉴前苏联传统模式和长期革命战争中积累的财政经济工作经验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50年代前期,对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集中力量搞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等方面都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历史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体制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造成企业缺乏应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形成阻碍、拖滞的效应,因而把这种体制通称为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

这种经济体制模式已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国际经济竞争的机遇和挑战,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最终有碍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历史、政治及理论等各方面的原因,对于这种已经日趋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长期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触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论断;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为逐步彻底地抛弃过去那种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转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