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13:52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385页(1571字)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提出的科学的指导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根据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了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的战略决策。

为了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仍然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极端夸大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直到发生“文化大革命”那场内乱,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后果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1986年9月,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首次明确指出,精神文明要一切着眼于建设的观点,并具体概括为“四个集中”。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再次指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并把它作为一个指导方针向全党郑重提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内容涉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和根本任务,就是要团结人民、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满足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放在建设上来。在理论、思想、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建设中,牢固确立建设的观点,以“立”为本。通过积极的正面建设,倡导、扶植反映社会发展方向,符合人民思想客观实际的,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以及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并使之占据社会的主流。使那些适应时代发展的正确的理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旋律,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积极倡导、扶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思想、新的观念。

还要通过建设,繁荣创作,为全社会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精神产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从而才能团结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真正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把重在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反映。对于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人民内部的不同思想认识问题,要牢记历史教训,坚决纠正过去那种“破”字当头,压、批、堵的简单消极的思想方法,坚持采用那些能够体现积极正面建设精神的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说,用教育和疏导的方法去解决。

当然,强调重在建设,绝不意味着不去反对那些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对于那些消极的、有害的,不利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东西,必须坚决加以反对,但这不能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通过积极的正面建设,使正确的东西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旋律,才能有效地抵制那些消极的、有害的东西,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一个积极的导向。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还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思想文化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当代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从现实和将来的需要出发,不断地予以创新,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也是坚持重在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又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比简单的压、批、堵繁重得多,这就需要我们切切实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扎扎实实地去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