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501页(3738字)
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一方面,我们党从危难中挽救了国家和人民,鼓舞着广大干部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各项革命和建设工作,特别是在揭批“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和清查反革命帮派体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另一方面,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时期内清除,同时也由于当时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同志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压制1978年开展的对拨乱反正具有重大意义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严重违背了党内外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强烈愿望,使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继续禁锢人们的头脑,造成了当时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徘徊不前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发表了这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从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以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理论勇气,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可以说,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而邓小平的这篇讲话实际上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学习这篇讲话应着重领会以下几点:(1)以求实的精神解放思想。
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但在当时,我们的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历史的原因,思想还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还处于僵化和半僵化状态,教条主义、个人崇拜的影响还很深,这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因此,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客观地剖析了僵化、半僵化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指出,一是在指导思想上,主要是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制造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不准越雷池一步,使得人们只好不去动脑筋想问题;二是在组织制度上,由于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许多重大问题往往一两个人说了算,加之是非功过不清、赏罚不明,使得人们什么问题都用不着思考、也不愿意思考了;三是在思想根源上,小生产的习惯势力还有影响,使得人们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和进步。邓小平指出,由于“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
一是条条框框多起来,一些从实际出发,得到群众拥护的“土政策”也被当作违反中央政策而受到指责;二是随风倒的现象多起来,不顾党性原则,讲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三是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严重起来,一切照搬照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说、不敢做。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尖锐地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他高度评价了当时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指出,这“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为此,邓小平号召,我们的各级党委和每个支部都来做促进党员和群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工作,培养一批在革命和建设中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如何破除僵化、解放思想呢?邓小平明确指出,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邓小平着重强调了发扬民主的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实行真正的民主集中制。邓小平指出,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而片面地强调了集中,民主太少,使得现在大家都不敢说话。
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雅雀无声。我们必须创造民主的条件,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压制、打击。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予适当解释。②发扬经济民主。
邓小平指出,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不利于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应当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权力,在必要的统一认识、统一政策之下,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在经济计划、财政、外贸等方面的自主权,并发挥其创造精神。同时还应看到,革命精神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只讲革命精神不讲物质利益,就是唯心论。因此,在国家财富增多的前提下,我们应适当增加集体福利和个人收入。
③加强法制建设。
他指出,现在的法律很不完备,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这不利于发扬民主。应当集中力量制定各种必要的法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制定国家法律的同时要强调党规党法,加强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和组织部门的工作,切实把党风搞好。(2)以求实的原则处理遗留问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一段时间内贯彻实事求是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是解放思想的需要,也是安定团结的需要。目的正是为了向前看,正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对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阐明了以下几项原则。①坚持“有错必纠”的原则。②有利安定团结的原则。
③坚持科学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原则,特别是对毛泽东的评价,更应采取科学地、历史地看问题的态度。
邓小平指出,毛泽东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要求一个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那不是马克思主义。
但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它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3)以求实的态度研究新情况。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涉及面很广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出现各种复杂情况和问题。因此,邓小平指出,“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他进一步指出,各方面的新情况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问题都要解决,当前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要改革管理方法,克服官僚主义。要加强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邓小平指出,应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个人,由于辛勤努力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一些。这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4)以求实的方法重新学习。邓小平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这场深刻的伟大斗争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他从总结我党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角度,强调了重新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这些年来,应当承认我们学得不好,主要的精力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建设没有上去,政治也发生了严重的曲折。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就更加不懂了。所以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要善于重新学习,就要掌握两条基本原则和方法。
其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邓小平指出,我们重新学习,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一定要反对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其二,要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学习。
邓小平特别强调,要从实践中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他还明确指出,当前大多数干部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习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这些知识,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的这篇讲话,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红线,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方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所以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两个凡是”这一错误理论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并为制定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和指导“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学习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