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谈话》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45:24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556页(1543字)

邓小平1986年6月10日在听取中央负责同志汇报当前经济情况时的谈话。

1986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过了8个年头。举世瞩目的改革已经从农村很快发展到城市;从生产领域发展到流通,分配领域;从微观搞活企业发展到宏观改善管理;从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到政府管理机构职能和设置;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文化、卫生、教育领域。举国上下,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改革,并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资料,1985年全国农村出售的农副产品总额达到了1680元,出售的工业品总额达到了1751元。农村出售的工业品超出出售的农副产品,这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农村商品经济联合体1985年已有48万多个,从业人员400余万,收入达133亿元。1985年工农业品生产总值达到1335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7701亿元,邓小平听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当前经济情况的汇报之后,认为经济情况总的是不错的,并就如何搞好下一步经济工作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我国目前仍然是农业大国,经济还比较落后,以占世界17%的耕地养活占全世界1/4的人口,难度是很大的。

粮食问题解决不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不出来,国家就会出乱子。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初步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仍然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邓小平指出,现在粮食增长较慢。

我们搞宏观经济,应该把农业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要避免过几年又出现大量进口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二是外汇问题。由于我国长期的闭关自守,对外贸易既小又少。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先进的设备、技术急需要引进,大批科技、管理人才急需送出国外培养,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外汇。所以,邓小平指出,外汇短缺,外贸发生逆差,会拖我们改革开放的后腿,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就不可能。他要求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出口问题。

争取多渠道创汇。同时,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就不能挣取大量外汇,不能满足改革开放的需要。因此,逐年减少外贸逆差是个战略性问题。

否则,总有一天经济要萎缩下去。三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邓小平早在1980年8月做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报告中,就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商品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也日益迫切,为此,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明确指出,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

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标志。他还说,198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不然的话,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拖拖拉拉,互相扯皮,你这边往下放权,他那边往上收权,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邓小平还谈到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另一个弊病,这就是每年几百亿元价格补贴的大包袱问题。

他强调,这个问题,总得有计划有步骤地妥善解决。

每年几百亿元价格补贴。越背越重。这种补贴违反社会商品的价格规律,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很容易被坏人钻空子,加重国家的负担。

特别是粮食副食,医疗保健,住房等价格补贴,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大,成了我国财政上的“无底洞”,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价格补贴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苦恼,成了深入改革的巨大障碍,也成了深入改革的入手点。但是价格补贴问题又是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搞不好就会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必须要慎之又慎,有计划、有步骤地妥善解决。

这次谈话,对于我们解决好农业、外贸出口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