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575页(1757字)
邓小平1987年4月30日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谈话的一部分。
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是在1982年12月的大选中获胜上台执政的。在谈话中,邓小平介绍了中国国内的情况,回顾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了目前需要注意防止的错误倾向。其主要内容为:第一,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方针政策,阐述了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指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实践证明我们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经济发展第一步的目标,是在80年代翻一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是在下个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第一步的原定目标可以提前完成,第二步的目标也能完成。但第三步比前两步要困难得多。
要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要看第三步。我们还需要五六十年的艰苦努力。第二,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总结了历史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其一,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斗了28年,打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蒋家王朝。
新中国建立以来,确实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其二,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是在摸索之中。
这中间我们确实有不少失误,主要表现为生产力没有顺利发展,反而受到了阻碍。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我们犯了“左”的错误。66年以后的10年,搞“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灾难。“四人帮”说什么宁要贫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荒谬理论,导致中国处于贫困,停滞的状态。
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生产力不断发展,最后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第三,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各项政策。邓小平指出,1987年底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常严肃和认真地总结了建国后近30年的经验。
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现在的一系列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开放有两个内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我们的根本路线,就是把工作重点转到建设上来,不受任何干扰,一心一意,坚定不移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需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据此提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概括地说就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
第四,提出了防止错误倾向的问题。邓小平说,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成功的,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不是说没有干扰。几十年的“左”的思想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我们主要是反“左”。
现在中国反对改革的人不多,但在制定和实行具体政策的时候,总容易出现有一点留恋过去的情况,习惯的东西就起作用。同时也有右的干扰,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
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
对青年人来说,右的东西值得警惕,特别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要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五,改革开放的步伐还要迈得更大一些。邓小平强调,我们搞四化、改革和开放,以后还会遇到风险、困难,包括我们自己还会犯错误。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
因为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
胆子还是要大,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但处理具体事情要谨慎小心,及时总结经验,小错误难免,避免犯大的错误。邓小平的谈话,全面介绍了中国的情况,促进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谈话中所深刻总结的历史教训和强调注意防止的错误倾向,以及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