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587页(1044字)
邓小平1988年9月5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谈话的主要部分。
这篇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一、提出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才有好处。在谈到毛泽东同志时,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不能丢掉毛泽东,否定毛泽东就是否定中国革命大部分的历史。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
早在1980年8月他在答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问时,这样评价毛泽东: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在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他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否定毛泽东的思潮,多次强调指出,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毛泽东不是孤立的个人,他直到去世,一直是我们党的领袖,对毛泽东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
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根据邓小平的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客观地评价了毛泽东,肯定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二、阐述了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总结我们过去的历史,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谈到“文化大革命”时,他说,“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受到人民的拥护,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三、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邓小平指出,中国的未来要靠新的领导集体。近10来年的成功也是集体搞成的。
我们这个领导集体是坚持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相信现行方针政策一定会继续下去。邓小平认为,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是不对的。
他也处处身体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拒绝了大家希望他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党的十三大后,他又退出了党的领导核心。他还谢绝了很多外国记者的采访和为他立传。他说,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
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他表示有生之年还可以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