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765页(832字)
【介绍】:
1923年生,江苏南京人。
经济学家。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赴苏联留学,1955年获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经济学副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和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和所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候补中央委员。他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在社会主义再生产、国民经济计划平衡和经济体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1978年,提出了综合平衡与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问题,主张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利用与价值范畴有关的经济杠杆来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他强调马克思关于从事非物质生产的劳动一般不属于生产性劳动的观点,主张根据生产劳动一般计量一国的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总量,表现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规模、经济实力和经济水平,是反映了一个国家总的生产能力的指标。
他深入研究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对中国原有体制的特点及改革的目标、模式、设想作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双重模式(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转换关系问题,提出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体制改革的关键,认为计划经济不能等同于指令性计划,强调计划工作的科学性。他还提出“宽松环境”理论,认为由单一的计划调节体制转变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体制,是一种分权化的改革,必须有一个买方市场,使社会生产略大于社会的直接需要,为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环境。
对于如何划分国家经济权限与企业经济权限的界限,认为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结构变化等重大问题,由国家负责,企业只负责企业自身和企业周围局部有关的经济活动。其主要着作有《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与经济调整》、《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