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兆 前兆 先兆 兆头 朕兆

书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17:14:40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568页(928字)

预兆yùzhào 前兆qiánzhào 先兆xiānzhào 兆头zhàotou 朕兆zhènzhào

名词。

指某些事物在没有暴露或发作之前显现出的一些迹象。

“预兆”强调预示;多用于风、雨、雪等自然现象。例如:“天空一丝云彩都没有,却是沉重的一片铅灰色——这是大风要来的预兆”(郑文光:《夜渔记》);“风里还夹着潮湿的海洋上的气息,这是大雪的预兆”(王汶石:《风雪之夜》)。

“前兆”和“先兆”强调迹象在暴露或发作之前出现;多用于自然灾害、疾病、阴谋等不好的事。“前兆”较常出现于书面语和口语;“先兆”则只是有时在书面语中使用,使用频率低,有书面语色彩。例如:“注意发现地震的前兆,是做好地震预报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我用听诊器一检查,听出他心脏早搏频繁,这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前兆”;“目前的寂静,正是敌人搞新阴谋的先兆”(曲波:《山呼海啸》);“大风暴的先兆是天色发黄或云彩有异常的整齐走向”。

“兆头”多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但是也可以用于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常同“好”搭配。例如:“同志有话讲,敢讲话,是好现象,是兴旺之象;不讲话,沉闷,不是好兆头”(《光明日报》,1979.1.6);“他摇摇头说:‘我脸上的变化,不是好兆头,是血压上升的表现’”(《小说月报》,1980,2);“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鲁迅:《野草》)。

“朕兆”可较广泛地用于自然现象、天灾、疾病及一般事态的发展,但是只在书面语中使用,书面语色彩比“先兆”浓厚。例如:“云,……不论怎样多变,一切都有规律,都有端倪可察,都有朕兆可寻”(《科学普及》,1975,4);“井水变得混浊,地面异常涌起,是将发生地震的朕兆”;“军政当局也是这么预言战事的结束最迟不过未来的中秋。

但是结束的朕兆此时依然没有”(茅盾:《子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