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期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3页(859字)
又称“学龄中期”。
个体从11岁或12岁~14岁或15岁的时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此阶段总的特点是:此时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渴望他人理解又闭关自锁的错综矛盾时期。1.在生理发育方面。
少年期身体的生理变化呈急剧发展的趋势,是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具体表现在:(1)身高增长明显,体重也随之增加,年增重达5至6公斤。
(2)脑内部神经纤维发育,从而提高其智力活动的水平。(3)第二性征出现,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走向成熟。
2.在认知方面。少年期认知活动的特点是:(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导形式,但具体形象成分在其思维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着显着的增长,但此时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易走极端,对问题本质认识不深刻,有表面化的缺点。这些缺点的存在同少年儿童知识经验不足以及辩证思维还没有充分发展有关。3.在情绪、情感方面。少年期儿童情绪情感同童年期相比,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具体表现在:(1)情绪、情感的内容、形成十分丰富而复杂。他们有了道德感、集体感、爱国主义情感、友谊感、理智感及美感,但情感又具有一定的起伏性,好激动,激情在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带有明显的两极性,一会儿高兴地大笑,一会儿又郁抑寡欢。(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差,冲动性比较明显,他们还不会依据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不同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4)重感情和友谊。一进入少年期,儿童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心中的秘密不轻易向人表露,但另一方面却对自己的“知己”例外。
4.自我意识方面。少年对人的内心世界及品质产生了浓厚的认识兴趣,产生了解他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欲望,并逐步学会自觉地评价自己和他人。5.个性方面。少年的性格处于形成阶段,对现实生活环境中的人、物、事逐步形成较稳定的态度,但易发生动摇;克服困难的毅力欠缺;个性差异表现出来。但总的来说,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是教育的关键期。